後現代即為當下之代詞,若將後現代一詞如此看待,
每一主題即是在目前所處的環境為前提下被提出,
於是修改當初 8/1報告主題的標題,
以方便自己每次閱讀能夠清楚理解。

(一)現今視界的重塑
後現代的社會,攻擊的正是現代性資本主義帶來的種種不公義,
以及對於弱小的忽視,另外就是後現代世界是個被媒體以及符號所操弄的世界,
觀者的視點也因此被強勢塑形,因此從這個議題發展兩點內容:

1.個體的視點提出:
從不同身分、不同生物、不同植物,甚至是物體的、神靈的觀點去看待世界,
或是用人類的五感做視覺化,超越時空,亦或是蒙太奇的手法。

2.物理的視點提出:不同生物的視覺寬容度不同,
如果人類能看見的光譜多幾條線或是少幾條線,會呈現怎樣的景觀。

(二)後現代環境的聲音韻律
可以是從現代性社會忽略的聲音出發,例如各種自然的聲響,
或是抽象的光的舞動,也有可能是都市的節奏,機械的規律,
亦有可能是不同類型的音樂視覺化。

(三)神話和現實的融合
由於當代人普遍遺棄神話,以至於人類心靈某種崇高和脫俗開始消失,
在使用這一手法不一定是使用淺顯的符號敘說,
可能是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某種心靈的純真,
而那種純真是可以和神靈相通的,亦或是以神話諷喻現實或是以現實諷諭神話。

(四)符號的視覺心裡
探討較為純粹的符號心理,並在翻閱的過程中,導向某種特定的意境。
(例如許多宗教的符號都帶有圓的特徵,
這現象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是圓代表人類原形的完滿,牽動人類視覺心理的潛意識)



◎ 以上四點搭配書籍的五感與心感及時間性表現,後兩者呈現上較五感上困難。
例如 聲音若製作成商業書的型態時,在翻頁過程展現聲音的律動等音感,這是屬於時間性的;
個人在與聲音書的交流過程中獲得的資訊與翻閱時給予的聲音或高或低、或急或緩,
這是屬於心感;而必須將五感搭配得宜,後兩者才有出現的可能。

◎研究後現代後所選擇表現的主義為以下
1.新古典主義的外在表現+內涵
並非是一般認為在建築上已經衰退的古典,這種古典帶有更多回溯自身文化的觀點,
它融合古典和現代。

2.抽象表現主義

3.超現實主義的內涵與表現之變格
超現實主義會是一個幫助跳脫現實禁錮的手法。

4.新浪潮的內涵
新浪潮的版面設計不但是對於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挑戰,
更加啟發了整個平面設計界對於新思路建構的可能性,
各種曾經出現的風格例如達達的照片拼貼都重新被加以運用、
大量使用黑白和空白、疏密對比的方法,到1980年代成為西方非常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
有些設計家一方面使用標準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的方格網絡作為基礎,
但在使用時卻不受其局限,而以內容傳達為中心,
或者刻意表現二十年代早期方格網絡風格,以傳達一種舊情懷。

Victor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